点燃智慧的火焰
点燃智慧的火焰
威廉•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含英咀华,犹如沉浸在美酒中,细细咀嚼体味它们的菁华。
教育不是灌输,不能把学生当作一成不变的物,我们应把他们看成是不断地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富有生命力的个体。教育就是生命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充满着爱与恨,悲与喜、信任与怀疑、果断与犹豫、顺利和挫折…“我不需要你的关心”“我求求你不要管我”,声嘶力竭的吼声曾似刀一般将我凌迟。“老师好”“老师,我错了”“谢谢老师”的稚嫩嗓音,又如春雨润如酥,淅淅沥沥的落在我心里。看着孩子们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骄傲长在了我心中。
在点石成金的路上,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对话的参与者,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很多场合,教师因独特的社会地位,身份需要扮演点火者的角色,而点火者是要讲究一点技巧的,既要把握好点火的时机,又要把握好点火的程度。其实,很关键的一条是要充满智慧地点火,以自己的智慧之火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从最初的星星之火,不断增加“理性和感性之合金类材料,使其成燎原之势,让每个学生感受其魅力,唤起其沉睡的或清醒的细胞,提高其活性,积极参与对话,不断观照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
有些知识讲无数次,学生也记不住,因为他没有接收;有些题,讲一次,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斯多惠也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现代的学习观也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而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哲学教学要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美好的人生是因为爱的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的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所以,教师要用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用真爱去点燃教育理想的火焰,用真爱去为学生美好人生轨道铺设。
撰稿: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