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把脉课堂,赋能教学提质增效
——乐山市教科所教学视导专家组莅临乐山外校高中部指导工作
为引导我校做好教考衔接工作,提高教学教研质量,助力2025届高三学生复习备考,促进乐山市教育质量全面提质增效,2024年12月12日,乐山市教科所副所长程文华及各学科教研员、普通高中学科研导委委员一行对乐山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全科教学视导工作。
视导专家组通过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查看学科组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交流三项内容,对我校课堂改革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我校高中部的老师们也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积极观摩了课堂,并与专家组共同探讨、研究了课堂改革方向。
早上8:30分,视导专家组的教研员、研导委员随机进入高中三个年级的第二、三节课课堂中听课,对高考九大学科的18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仔细记录、认真品评,交流研讨。
语文
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周平英老师、研导委王道清老师与乐外高中语文组的教师们一起听评了高二刘琳老师和高三彭一泷老师的课。
刘琳老师将《屈原列传》《报任安书》和《鸿门宴》联系起来,进行了主题为“同解‘变调’,共书‘同心’”的群文阅读。刘老师先探史传之“变调”,再于“变调”中悟“同心”,最后用“变调”书“同心”,三条任务主线推动课堂教学。在刘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高三语文组彭一泷老师所授课型为“病句专项复习课”,彭老师采用“2+5”的复习模式(2天课堂任务+5天联系任务),用原创病句题入手,加上高考真题引路,层次分明,讲练结合,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
在评课环节,与会专家在高度评价这两堂课的同时,提出在进行新授课时,要紧跟新课标,坚持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群文联读时,重在思维深度的挖掘,要做有意义的联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功夫重在平时;不要怕新题型,尊重文本,注重课后的学习反馈。
数学
在程文华的带领下,研导委的专家杨涛、纪鹏老师以及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一起走进了胡宜涛老师和付玉兰老师的课堂。
胡宜涛老师围绕“双曲线的离心率”这一专题展开教学,从如何定义离心率到运用所学知识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整堂课循序渐进,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中心。付玉兰老师讲授高考一轮复习中“利用向量法求空间中的角”这一课题,从知识本身出发,带领学生回归线线角、线面角以及面面角的向量表示公式,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在评课环节,与会专家对两位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组织能力表示肯定,提出两堂课都涉及几何,需结合图形,学生在这一板块需要经历识图、作图、用图的解题过程,而作图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短板,在课堂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做到利用图形记忆知识点。同时,教师在处理一题多解时,重点应为核心概念、核心定义,结合变式,体会变与不变,对比几种方法的优劣,不断总结优化。
英语
研导委肖雪老师、方毅老师与英语组全体教师聆听了高二年级孙泽学老师和高三年级张舒老师的两堂汇报课。
孙泽学老师在高2026届12月月考的完形填空讲评课上,不仅展现了新教师的勇气,还通过让学生命题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从做题人到出题人,这种创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通过对文章故事线和情感线的清晰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直观展现学生做题情况,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张舒老师在高2025届泸州一诊读后续写的讲评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尝试,敢于拆词解句,引导学生表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块串联成故事情节,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作文评价,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评课环节中,研导委肖雪老师和方毅老师建议教师们在讲评试卷时更多地利用数据分析关注得分率低的题目,深入分析错题原因,还原考场思维活动,并在讲解中凸显情感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正向反馈,针对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敢说敢写,可利用“十句五定法”固定大框架,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描写反馈的情感态度。
物理
研导委罗万俊老师、陈晓松老师与物理组的全体教师一起听评了陈希民老师和祝栏铟老师的课。
高三教师陈希民执教复习课《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课堂风趣幽默,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容量大,节奏紧凑,重难点清晰。
高二教师祝栏铟执教《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一课,设计合理流畅,随堂练习选题恰当且有梯度,授课教师亲和力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在课后点评环节,研导委专家指出,高三复习课如果在学生展示作业环节中增加一些让学生自己纠错改错的环节,学生融入度会更高;另外由于课堂容量大,整堂课的知识内容对后进生挑战比较大。高二新授课中要更加给学生强调尺规作图以及规范性作受力分解的重要性,并建议如果能让学生先通过预习做题摸索规律,教师后总结内化知识,课堂效果会更加显著。
化学
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周颖秀老师、研导委周小平老师与化学组全体教师一起听取了徐攀老师和包欣灵老师的同课异构一轮复习课《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从内容来说,两位老师的课知识点覆盖全面,既讲解了基础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又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从课堂来说,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氛围浓厚。备课组内资源共享的同时,老师们在本堂课还做到了分层练习,能培养不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评课环节,周小平老师指出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讲练结合,学生及时过手、及时巩固。站在高考的角度上,我们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素养于高考考察内容,更深层次地挖掘。建构学生的思维模型,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处理问题。周颖秀老师建议我们要多研究高考题、研究教材内容、教材习题、教材实验等,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生物
市教科所生物教研员张俊华老师、研导委陈娇老师与生物组全体教师进入高三课堂,分别听取了高三教师景琳的复习课《激素调节》和陈英老师的复习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课后教科所视导小组和生物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首先是五通桥中学的陈娇老师讲到这两位成熟教师的课带给她很大的启发,教师和学生互动良好,师生关系融洽,真正做到了享受课堂,享受知识。
教科所生物教研员张俊华对两节课高度评价到,乐山外国语学校生物组实力强大,成熟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课堂,对知识点的把握非常精准。对于新高考张老师说到,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以此为方向来思考如何教,如何应对新高考,期待乐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政治
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刘娟老师、研导委邱忠会老师与政治组全体教师一起听取高一张榕老师的新授课《市场体系》和高三欧远芳老师的复习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张老师从复习导入,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逻辑框架贯穿讲解,情境选取生动贴切,激发学生思维。讲授时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与关键词理解,师生配合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欧老师激情洋溢地引导学生复习联系观的原理及方法论,注重知识的误区辨析、理解深化,又贯穿真题演练,强调生本课堂。从选择题的排除法到材料题的演绎分析法,构建共性与个性的思维逻辑,授予学生科学高效的做题方法。
在评课环节,专家们强调了高考要素的情景创设,注重学生引导和启发;精准问题设计,挖掘有深度的信息,调动学生探究和思考;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历史
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田玉坤老师、研导委刘红东老师与历史组全体教师一起研讨了陈祥伟老师的复习课《新航路开辟与全球联系的建立》,邓剑平老师的新授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陈老师的课思路清晰,通过四个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式。他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前复习并在课堂上展示,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重视概念教学和主题探究,亮点是新航路开辟与奥斯曼帝国崛起间的关系,体现了陈老师对历史学领域前沿成果的关注。新旧教材的对比不仅是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邓老师的课设计新颖,通过鲁迅的话把零散琐碎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较为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激情飞扬。
在评课环节,田老师对2025届历史高考出题方向进行解读,强调教学要注重中间部分的学生,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地理
研导委敖晓玲老师、彭建老师与地理组全体教师一起聆听了张科老师带来的复习课《冰川及其变化》和李杨舒婷老师的新授课《地理环境整体性——探密哀牢山》。
张老师以冰川消融为主题导入,让学生通过新闻、视频,从数字、图片、视频多方面认识冰川消融的现状,再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基础,从定义、分布、类型等角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接下来通过冰川收支问题,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梳理冰川消融问题的相关思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最后进行高考例题训练,让学生自主绘制例题的逻辑框架,主动进行思维模型建构。
李老师以哀牢山材料为线索,学生通过对哀牢山材料的分析逐步理清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相关内容,通过森林火灾对哀牢山植被的影响加深对自然环境稳定功能的理解及应用。
在评课环节,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两位上课教师专业素养高,知识渊博,教学设计好,以真实情境一境到底,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课堂上注重以科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地理原理、地理过程的学习模式;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建模,鼓励并落实学生思维可视化。
分割线
听课评课结束后,九大学科专家向学校反馈了调研情况,对乐山外校的课堂创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与期许。市教科所副所长程文华做了专题讲座,分析了乐外近两年来的发展数据,并提出乐外今后应达到的新高度。
教无涯,研无止,本次教学视导为乐外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山外国语学校秉承“点燃激情,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和“让普通学生得到理想发展,让优秀学生得到卓越发展”的培养目标,曾经创造了无数的教育奇迹。我们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认真落实视导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夯实各项常规工作,立足学生发展,聚焦质量提升,向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
撰稿:九大学科教研组
组稿:陈祥伟
审核:田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