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伴花开,几束微光渐斑斓
—— 乐外初2026届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
为精准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凝聚团队智慧破解育人难题。4 月 7 日下午,乐山外国语学校初2026届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议通过经验分享、学科研讨、校长讲话等环节,搭建起深度交流平台,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锚定方向、夯实根基。
以范为镜:叩问教育初心
会议在年级组长廖艳精心准备的教育视频中拉开序幕。视频聚焦“教师角色的示范性”,提醒着每位教师:言传身教是最生动的教育,唯有以榜样力量浸润学生心灵,方能让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开篇的精神洗礼,让全体教师对职业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共研共长:语文组的 “备课思辨场”
作为会议的核心环节,语文组的集体备课展示成为亮点,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教研盛宴。
潘瑶老师首先梳理了下月工作重点,从教学计划到期中备考,每一项安排都紧扣学情,靶向精准。随后,朱春容老师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展开说课:她以“水的旅行”为主线,串联起丽江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设计了“绘制路线图”“片段仿写”等互动环节,让静态的文字在课堂上流动起来。
在共议共研阶段,教师们立足学情与学科特点,展开沉浸式研讨。姚永成老师建议“分组分任务”细化堂结构,增加学生仿写环节,让思维在合作中碰撞;何弦老师敏锐指出教学设计中的重复环节,聚焦核心问题,提升课堂效率;陈宇路老师提议可在结尾增设游记写作训练,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创作实践;牟建萍老师进一步升华,在陈老师的写作训练建议的基础上,认为还可单独开设一堂写作课,思辨性的思考语文写作的视角选择,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宋娜老师聚焦教学设计细节,优化标题、点明课程主线和重难点;郭宏老师强调散文教学的核心,莫让活动冲淡文字之美,应保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雪峰、清流、古城”等意象的画面感,品味语言的韵律与温度。
思维的交锋最终凝聚成共识,潘瑶组长总结道“教学各环节需重新编整,课堂需要梯度设计,让活动落地生根,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形式。”随后,宋娜老师作为教研组长公布了微课初选结果,激励入选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复赛,打磨精品微课,为学科教学注入新活力。
语文组的研讨,展现的不仅是对一堂课的打磨,更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践行。当老师们为一个问题“较真”、为一个环节“较劲”时,他们守护的,正是让语文 “活” 起来的初心。
聚智同行:以集体之力,筑教育之路
副校长徐乐乐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语文组的教研成效,强调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行”。号召各学科组借鉴语文组的研讨模式,精准分析学情,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他特别褒奖了教师们在“关注后进生”工作中的努力。教育的温度,藏在对每个孩子的不放弃中。针对即将到来的地生中考,号召全体教师跨学科协同,营造“全员备考”的良好氛围。
会议尾声,两段特殊的视频引发深思:天灾面前,教师用身躯守护学生,护士用坚守诠释责任。徐乐乐寄语全体教师:“愿我们永葆教育初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相互支持中成就更好的教育。”
微光成炬:以实干笃行
暮色渐浓,会议室里的讨论声仍在回响。从教师的示范性到集体备课的智慧,从课堂细节的雕琢到未来工作的期许,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教学工作的总结与部署,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重温与凝聚。正如标题所言,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更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在集体教研中汲取力量,在课堂实践中锤炼本领。当我们以师者之责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以“亦师亦友”的姿态陪伴学生成长;以同伴之谊携手共进,微光成炬,汇聚成斑斓的教育图景,定能让每个孩子在八年级的关键阶段积蓄力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