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开物理之门,“声”传科学之美
——乐山外国语学校初2026届自制物理乐器活动
2024年10月18号,乐山外国语学校新教学楼下惊现神仙乐器!五色鼓、失落的竖琴、关山风月琵琶、拇指琴、热巴鼓、不二家吉他……形式各样、数不胜数!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乐山外国语学校初二物理组特意组织了自制物理乐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物理、音乐、美术多学科融合学习。一群充满热情的初二学生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他们自制的乐器。这些乐器不仅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这些自制乐器的种类繁多,有的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充分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利用罐头内壁产生的嗡嗡声制作的“回音吉他”;用金属丝制作的“琴弦乐器”;用发卡制作出的“拇指琴”……这些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巧妙地利用声音的共振和反射原理,创造出了一款款别具一格的乐器。
有的则借助科学原理打造,尽展科学的神秘魅力。如:利用电路原理发声的小鼓,当学生们触动电路时,鼓面就会发出声音;利用音调随长度变化原理制成的打击乐器,依次滑动竹竿,不同的音调组成独特的乐曲;还有一位同学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制作出一种能发出多种音色的吉他。这些自制乐器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体现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博采众长、各显智慧。学生们集思广益,动手实践,他们的作品不仅涉及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等传统乐器,还有与家人一起焊接的电路板乐器。
风格各异,独放异彩。尽显中国之美!琵琶上有鲜亮的中国红、淡雅的江山风月,吉他上系着中国节,用筷子做古筝元件,处处是民族元素,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古今融合、共建共赏。竖琴上的蓝白配色传达古希腊的唯美,不仅仅是对传统乐器的创新,更是对声音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通过自制乐器,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声音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他们从中学习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通过改变物质来改变声音的大小和音色,如何通过振动和共振产生美妙的音乐。
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市中区物理教师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绝佳机会。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类似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自制乐器展示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妙的音乐,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小小乐器,凝结着科学与艺术的魅力。活动将艺术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连接了书本和生活,赋予学生无限的思维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学习更有意义,让生活充满乐趣。
撰稿:李亚鑫
摄影:李文琳
初审:杨敏
终审:田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