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外国语学校 欢迎您!

读书为本,思辨为要 ——记第三届整本书思辨读写研讨会暨优质课展示活动

来源: 作者: 2025-04-11 0
分享链接:

读书为本,思辨为要

 ——记第三届整本书思辨读写研讨会暨优质课展示活动

4月1日,乐山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组汪琪、钟玲丽,初中语文组宋娜、陈宇路,4名老师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整本书思辨读写研讨会暨优质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家报告、课例展示、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未来方向旨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专家引领,理论赋能

华东师范大学孙晓忠教授以‘’百年《呐喊》与教学”为题,为我们展示了百年来教学中鲁迅选文的变化,深度解析了《呐喊》的百年价值与教学创新,孙教授强调我们应在“整”字下功夫,整本阅读,多重解读。

图3.jpg

整本书思辨读写首倡者余党绪老师带来的《沿着经验,走到经验不可触及之处》的专家报告引领教师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报告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出传统阅读经验亟需反思,二是指出新的教学方法亟需重构。用建筑中的“夯土结构”“框架结构”点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小切口、大关联、强思维、重整合。

图4.jpg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于泽元教授携《意义图式与整本书阅读》为老师们阐释了阅读的理想境界,报告中借意义图式的内涵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关键需求。

图5.jpg

 

课例展示,实践启迪

活动设置了优秀课例分享环节。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同台献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让我们在思维碰撞中拓宽了教学思路。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王建老师的“忧愤与热望《狂人日记》”课例重点探究了《狂人日记》内容和形式的“反常之处”,并以此理解《狂人日记》乃至整部《呐喊》“忧愤深广”的底色和鲁迅对国家民族的“热望”。

图6.jpg

福州市马尾区教师进修校的吴东芳老师作了《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示范,围绕主题“夕拾朝花为哪般”,充分探讨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梳理了“我”的成长轨迹,探究了鲁迅在“成长与告别”中所追寻的人生之路。

图 7.jpg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寇凯华老师分享了《红岩》总览通读课例。本课选取了“利诱——唾弃”的议题,学生通过品读经典片段,体会书中“坚如磐石,信仰永存”的精神内核。寇老师引导学生思维碰撞,解读“红岩”的多元内涵。

图8.jpg

浙江省余姚中学程载国老师展示了《乡土中国》通读指导课例,课程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个思考维度贯穿始终,教会学生运用梳理式阅读方式,精读与略读《乡土中国》,并以此为阅读范式,教会学生阅读学术著作。

图9.jpg

 

成都石室中学的李奇老师带来了《唐诗三百首》梳理探究课,李奇老师以其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初步感知了唐诗中思乡题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浑厚的总特点,感受唐诗背后的盛唐气象,并在课程的最后确定研究母题——“诗歌背后的盛唐气象”,指导学生深入阅读。

图10.jpg

 

河源高级中学的邹勤梅老师,通过创新的翻转形式探究《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生悲剧的根源。课上邹老师以“翻转社会”“翻转熙凤个性”“翻转人物对象”三组思辨性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王熙凤的悲剧人生启迪学生思考如何构建最好时代、最美人生。

图11.jpg

 

重庆第一双语学校魏娉老师的“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西游展览厅·悟空展区’设计”课例以任务群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精读跳读并用,深探悟空精神成长,魏老师新颖的活动形式展现了语文课堂的活力与深度。

图12.jpg

 

成都市第七中学胡丹老师《乡土中国》学术研究的范式课例,立足于《乡土中国》提出核心概念的背景及过程,分析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探究概念的价值,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反思,启发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研究范式分析现实问题。

图13.jpg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的潘书松老师带来的《儒林外史》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例则聚焦到人物匡超人相关经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梳理并合理推断其人生走向,在潘老师的巧妙引导下教会了学生运用讽刺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学会创意表达。

图14.jpg

 

凝心聚力,共话成长

此外,大会还邀请到各地优秀教师分享各自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北大附中的李杭媛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十二周通读《红楼梦》的阅读计划。曾生辉、蒲峻两位老师就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安徽的盛庆丰老师以本校的研学活动实践,将经典与活动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徽州牌坊的社会考察。几位老师的教学经验分享既立足文本,又贴近生活,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区域共研,思维碰撞

本次论坛汇聚了高校学者、教研专家代表,围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痛点与创新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为参会教师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

图17.jpg

 

此次培训既有高度也有温度,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注入了新动能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中,整本书阅读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阅读的种子能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继续携手同行,以阅读点亮生命,以经典滋养未来!  

撰稿:陈宇路

摄影:宋娜

初审:汪琪 钟玲丽

终审:田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