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对话 共绘开放图景
——乐外初中历史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半决赛
2025年4月10日上午,乐山外国语学校初中历史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半决赛正式拉开帷幕,初2026届黎虹老师和初2027届徐澜晴老师参赛。本次比赛以“历史课堂的创新与传承”为主题,两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分别以《对外开放》与《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为题,带领学生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中外文明交融的魅力,展现历史课堂的多元活力。
破解开放密码,触摸时代脉搏
黎虹老师以“中国为何选择开放”为切入点,通过动态时间轴梳理改革开放进程。课堂以深圳特区40年变迁的对比开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经济特区选址的逻辑;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开放与近代开放的异同”。黎虹老师借助智慧课堂实时展示学生绘制的“开放图谱”,将历史与现实、未来紧密勾连。听课老师们评价其“用活现代技术,让政策史有了烟火气”。
丝路驼铃远,文明互鉴深
徐澜晴老师化身“历史导游”,开启盛唐对外交往的探秘之旅。课堂通过“文物会说话”环节,让学生从唐三彩胡人俑、波斯银币等复刻品中提取文化交融证据;历史地图演示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路线,学生朗诵李白诗《哭晁卿衡》,以此领会唐朝时中印和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长安西市”的粟特商人、新罗留学生展开跨文化对话,生动诠释“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
赛后,教研组长点评:“两堂课恰似时空折叠的AB面,黎虹用现代性解构历史规律,徐澜晴以历史映照当代精神,这正是历史教育的双重价值。”经老师们一致同意,推选初2026届的黎虹老师参加5月学校举行的决赛。
此次半决赛不仅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彰显了历史课堂在培养国际视野、塑造文化自信中的独特价值。当玄奘的旌节与深圳的塔吊在课堂相遇,古老丝路的精神正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续写篇章。
撰稿:方远焱
初审:杨敏
终审:田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