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三 精准备考
——乐外高中第二轮教学视导活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专场)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高三备考策略,乐外高中于第11周开展了高三“联合教研·教学视导”专项活动。4月8日—11日,在校长余辉的带领下,肖坝、滟澜洲两校区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联合参与,通过听课评课、专题研讨、视导反馈等形式,精准把脉高三教学,共谋质量提升新路径。
语文
王伟老师执教《针对问题,教会方法》,立足高三复习痛点,以“自省自悟自得,教会学懂能考”为目标,聚焦文言文第十二题及翻译题,引导高三(3)班学子抽丝剥茧,从例题中总结方法,将“问题意识”转化为“方法路径”。课堂如清泉击石,既有理性思辨的冷峻,又不失循循善诱的温情。
黄晓敏老师于高三(5)班呈现《文学评论、理论与文本互证》。他从高考命题趋势切入,结合T8联考试题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文学类文本主观题的阅读理解方法,通过“审清题意,回归文本,整理答案”的路径完成“以评证文”类型的主观题解答。课堂既有命题研究的理论高度,亦含文本细读的实践深耕,在文学理论、评论与文本互证间架设思维桥梁。
点评:课程目标的设定体现了高三复习的序列化;注重做题方法的归纳总结,授之以渔;方法总结和训练结合,效果较好。
建议:淡化术语,注重结合语境,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英语
龚丽洪老师首先在高三八班为大家上了一堂温州二模读后续写评讲课,龚老师指出学生在续写中存在情节构思缺乏逻辑的问题,并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合理构思故事以及学会自我评价故事情节。
黄秋慧老师在高三五班上了一堂温州二模完形填空评讲课,黄老师首先分析了本次考试的得分情况,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点拨,归纳完形填空做题技巧,并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该题型分值。
点评:教学目的明确;读后续写的情节构思、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让学生按照老师教授的“七个不”原则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这个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评价做的有理有据;教案和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分层,符合该班学生学情。
建议:优化案例分析时间分配,最后的一篇文章应该选取中等偏上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合理的情节构思。
政治
欧远芳老师呈现了一堂高效二轮复习专题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时政热点为导入,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我国的政策制度,构建知识体系。
点评:时政热点运用精当,选材新颖,复习目标明确,体现出突破性、巩固性和启发性。此外,老师们就新高考下如何实现教考衔接,打造高效课堂提出探讨,并提出三大模型:理论模型、政策模型以及解题模型,供相互学习借鉴。
历史
叶江川老师根据四川自主命题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复习课《川史》。该课简要梳理了四川知识,并以此为依托设计了三大任务探究:探究古代四川、近代四川和现代四川,每个任务下又有若干问题,体现了“大任务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方法指导,情景教学和知识整合,是非常成功的专题复习课。
陈祥伟老师执教的是周考试卷评讲课。陈老师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先自主研讨周考试题,然后安排学生分享研讨收获,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暴露思维,及时纠错,设计了考题对点训练,突破试题难点。
点评:两堂课都堪称范例,叶老师的课以四川史为例,讲练结合;陈老师的课以学生讲评为主,老师点拔为辅,传统中不乏创新。
地理
夏星老师展示了一节二轮复习课《空间尺度思想下的大气环流分析》,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自测、情景探究、思维进阶四步逐步让学生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大气运动进行思维建模。
谈梦琴老师带来了一节一轮复习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中通过对红色徐州、黑色徐州、绿色徐州等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兴起原因、衰落出现的问题和转型的措施。
点评:夏老师专业素养强,导学案制作精良,课堂互动性强,课堂中强调思维建模和思维可视化。谈老师的课堂采用情境探究,一境到底,学生专注度高。
治教先强研,研兴则教兴。联合教研活动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聚力质量提升的务实之举。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学校必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不移地优化教研管理机制,强化过程指导与视导反馈,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图/文:各学科备课组
组稿:陈祥伟
审核:田华伦